一、非洲猪瘟定义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可高达 1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二、病原学命名与分类
1、病毒命名
ASFV 是一种单分子线状双链 DNA 病毒,属于双链DNA 病毒目,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该科仅有 ASFV 一个属,也是目前唯一已知核酸为 DNA 的虫媒病毒。ASFV 与猪瘟病毒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病毒,亲缘关系差异很大。猪瘟病毒是 ssRNA 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其 RNA 为单股正链,同属成员还包括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羊边界病病毒 (BDV)。
2、流行毒株
通常认为 ASF 只有一种病毒血清型,但最近的研究报道,基于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HAI)可以将 32 个 ASFV 病毒毒株分成 8 个血清组 (Malogolovkin et al., 2015)。然而,ASFV 基因组变异频繁,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多样性。根据对 ASFV 高度保守的 B646L 基因 ( 编码一个主要的结构蛋白 P72) 的序列,将已知所有的 ASFV 的毒株分为 23 个基因型,即基因Ⅰ - ⅩⅩ III (Gallardo et al., 2015c)。不同基因型的 ASFV 毒株分布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有些基因型仅在某个国家发生,如 V、VI、Ⅸ 、XI、XIII、X Ⅳ 、XV 和 XVI,而有些基因型毒株不受国界限制,如 I、II、V、VIII、x 和 XII。
三、形态结构
1、病毒的形态与大小
ASFV 是一种在胞浆内复制的二十面体对称的 DNA 病毒,病毒直径为 175-215 nm,细胞外病毒粒子有一层囊膜,内有核衣壳,六边形外观。
2、病毒的结构
ASFV 的 DNA 核 心 位 于 病 毒 中 间, 直 径 为 70-100 nm,二十面体衣壳的直径为 172-191 nm, 与含类脂的囊膜一起包裹着病毒外周;衣壳由 1892-2172 个壳粒构成,中心有孔,呈六棱镜状,壳粒间的间距为 7.4-8.1 nm。
四、易感动物
猪科的所有成员均对 ASFV 感染易感,包括家猪、欧洲野猪、疣猪、丛林猪和巨林猪(图 5)。其中,疣猪和丛林猪感染后无临床症状,通常被认为是病毒的一个储藏器。
五、病毒的感染动态
ASF 潜伏期根据传播方式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在 4-19天之间。病毒感染 48 小时后才会出现临床症状,但在这前48 小时内,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已有大量病毒,所以说 ASF 在潜伏期是最具有传染性的 (Guinat et al., 2014)。抗体转阳一般发生在感染后的 7-9 天,感染的猪只终生都可以检测到抗体。
六、免疫机制
动物机体抵抗病毒的免疫反应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非特异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包括机体的物理屏障、非特异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抗病毒蛋白、以及先天性免疫应答(通过模式识别受体 PRR 识别病原的相关分子模式 PAMPs,引发一系列非特异免疫应),是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后者也称为适应性免疫应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是机体面对病毒再次感染时的强大免疫防线。
七、临床诊断
ASF 的临床症状和许多其他猪的疾病很相似,特别是猪瘟、猪丹毒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鉴别诊断依靠病原学或血清学诊断。ASFV 感染后,发病率一般在 40-85% 之间,死亡率由 ASFV 毒株的毒力决定。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达 90-100%;中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动物能引起 20-40% 的死亡率,在幼年动物中引起 70-80% 的死亡率;低致病性毒株能够造成 10-30% 的死亡率。特急性型 ASF 表现为突然死亡,临床症状不明显。急性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发热(40-42℃)、肺水肿、淋巴组织广泛坏死和出血、皮下出血和高死亡率 (Gomez?Villamandos et al., 1995b; Mebus, 1988)。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有时可能会出现鼻出血、便秘、呕吐,出血性腹泻。在四肢、耳、胸部、腹部和会阴部位出现不规则的出血斑,这些症状在感染中等致病毒株的猪中较为明显,怀孕母猪常发生流产。
鉴别
病变出现于脾、淋巴结、肾和心脏。脾脏呈红黑色,肿大、梗死和变脆,有时可见大的梗死灶并伴有被膜下出血。淋巴结出血、水肿和变脆,有时看起来像黑红色的血肿。因为充血和被膜下出血,淋巴结的切面有时呈现大理石样的外观。有时肾皮质及其切面上有点状出血,肾盂切面也呈点状出血。
非洲猪瘟目前无法治疗,也没有有效的疫苗用来预防。只能依靠加强生物安全来降低猪场发病率和损失。但是,鉴于我国国情及国内养猪大环境,各地养殖场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科学,可执行、可监管的生物安全体系;
2、关注周边地区的疫情,特别是周边猪场有关猪瘟的疫情;
3、猪场尽量暂停引种,减少生物交易。要非常关注生猪销售现场,特别是出猪台周围要做3次以上消毒;
4、参与生猪销售人员,每次完成销售后,必须更换衣服、水鞋,重新消毒,才能回到生产线上班;
5、对猪舍和猪舍周围,定期消毒(1次/2周),除杂草、杀虫,勤换消毒桶、消毒池的消毒液,保持有消毒能力;
6、定期驱虫,特别是软蜱,要赶尽杀绝;
7、严禁外来无关人员和车辆进猪场;
8、不要从外面购买猪肉和肉制品,带入猪场,并从上到下执行好。做好猪场的科普宣传工作,相关人员必须强化非洲猪瘟的危害使之高度重视!
9、在疫情不稳定期间,不参加有来自疫区人员参加的全国性会议。如若参加,回来后必须严格隔离;
10、加强饲料的检测及监测,短期内为避免风险,慎重使用血浆蛋白粉。如果一定要使用,务必先检测。禁用泔水养猪。
联系我们
微信指纹识别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