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原因明确的湿眼圈,有两种。
1:因棚舍氨气含量高导致的眼流泪湿眼圈
棚舍通风不良,氨气含量高,由于氨气是一种可溶于水的强刺激气体,因此溶于眼表泪液中刺激眼结膜,导致泪腺分泌过度的泪液来冲洗形成泪斑。严重的会形成结膜炎导致鸭子瞎眼而影响鸭子生长甚至爆发各种细菌病毒病。
出现这种情况时首先要加强通风,降低棚内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冬季养鸭棚内保温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留一定的通风口,加强换气防止氨气等有害气体过量蓄积。
对于一些肠道拉稀的鸭群,由于粪便过稀发酵严重,产生的氨气等有害气体会更多,在无法过量通风的时候可以使用菌毒清治疗肠炎降低异味。
出现大比例湿眼圈的鸭群,一定要特别注意预防风寒感冒以及浆膜炎的爆发。因为湿眼圈的鸭子眼结膜及呼吸黏膜受损极易引起鸭疫李氏杆菌大肠杆菌等细菌的进一步侵袭。而受损的黏膜免疫系统抵抗冷应激的能力也较差更易受凉感冒。
严重的睁不开眼的鸭子可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眼睛,再用眼药水滴眼治疗。
2:某些疾病发生时伴发的流泪湿眼圈
如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温和型流感、副黏病毒、鸭瘟、腺病毒等病发病时。鸭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烧状况,头面部也会伴随炎症渗出等症状,导致眼部感染,分泌物增多形成湿眼圈。
这一类的湿眼圈是随着疾病发展出现的并发症状,随着疾病的治疗恢复,湿眼圈症状也会逐步好转。
第二类,原因不明的持续湿眼圈。
还有一种情况,鸭群并不表现出某种明显的病症,大群精神状态、采食、粪便看似也算正常。但是会持续出现湿眼圈或者干眼的鸭子。出现这种状况的鸭群往往抗应激能力较差,很易发病。即使环境控制得当,维持不发病,但最终出栏料比往往较差。
出现这种不正常的表面现象肯定有着更深层的生理原因。我们可以从多方向考量。
中医讲肝主目,泪为肝之液、肝阴不足,泪液减少,两目发涩;肝经风热双目流泪生眵。持续不明原因湿眼圈我们可以从肝部健康着手来看。
而从西医免疫学的发生机制来深究也会发现,这种现象与肝脏功能降低导致的机体免疫力下降有直接联系。
鸭子持续不明原因湿眼圈,说明泪腺在不断的分泌泪液来冲洗眼球表面。眼表是机体与外部环境直接接触的部位,当眼表免疫屏障被破坏,病原体无法被彻底清除,眼表被反复感染,致使泪腺不断分泌眼泪来通过溶菌酶防止病原体的进一步感染。
这说明了眼表局部黏膜免疫屏障功能降低,病原体无法被彻底清除。这也说明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全面下降,但鸭群整体状况较好又指示特异性免疫功能健全。出现这种背离的表现只能说明是辅助特异性免疫的补体蛋白缺失。
体内各种细胞均可能合成补体蛋白,其中肝细胞和巨噬细胞是补体的主要产生细胞。由于肝脏起着统一供应血清中及黏膜下补体蛋白的作用,因此肝脏功能下降时,机体各部位补体蛋白均会不足。持续的出现湿眼圈和肝功能低下有着必然的联系。
实际的养殖管理过程中肉鸭肝脏也是极易被损害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多种霉菌及其毒素,过量的化学药物,鸭肝病毒、腺病毒、呼肠孤病毒、沙门氏菌、鸭疫李氏杆菌等引起肝脏病变的疾病。
联系我们
微信指纹识别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