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化养殖已经是目前肉鸭养殖的主要模式!同样的合同政策,同样的饲料以及饲养环境,养殖户要想提高养殖效益,就得从料比和体重上多做考虑 1、棚内多做隔断,降低运动损耗 目前的养殖棚舍整架都是通着,顶多育雏间做些隔断,殊不知在饲养后期“隔断”更重要. 肉鸭的来回跑动消耗能量很大,对体重必然有所影响!实践中,在肉鸡上体现最为明显,笼养鸡比平养鸡料比低很多!肉鸭同样很值得借鉴。 2、清理水线,降低细菌含量,减少药物损耗 水线就是每棚都清洗都会出现许多的“絮状物”,可想而知这里面细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肯定很多! 鸭群喝了在这种管道里面的水,肠炎拉稀自然会频频出现,使我们在预防和治疗时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并且还达不到应有的疗效! 3、控制好休药期,药品后移 目前的肉鸭养殖多以合同为主,合同鸭都带有大约0.4元的预防药物,这些药物怎么用才能到达更好的效果呢? 个人认为不能死板硬套的用下来,当前的肉鸭3天以内都在预防“大舌病”,防治措施目前是注射,并且都带有一定的消炎药。好点的消炎药可有效净化雏鸭体内的有害菌达7天以上。 雏鸭前期发病率很低,预防性抗生素投药建议减少,增加促进内脏发育,免疫系统发育的保健型药物。药物集中在发病率高的中后期使用,当然所有药物必须控制好休药期。 附:肉鸭养殖密度 关于肉鸭密度概念的内涵一般应包括四个方面: (1)1-3天的密度; (2)终末密度; (3)扩群频度; (4)小群体隔离。 肉鸭养殖密度的意义: 1、确定养殖规模与配套养殖设备。 2、确定技术工艺与饲养管理流程。 3、影响肉鸭机体健康与防疫用药。 4、影响肉鸭群体均匀度和生长性能。 合理肉鸭养殖密度的确定: 肉鸭饲养密度的确定应根据育雏室构造,育雏设备,通风状况,饲养管理水平,育雏季节温度,出栏日龄,出栏体重大小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开放式鸭棚需要考虑季节如冬季可密,夏季宜疏,而密闭式鸭棚受季节影响较小。
饲养密度(只/平方米网床) 合理的饲养密度能给肉鸭适当的休息、采食、饮水、活动的空间,有利于肉鸭的生长发育,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过密造成拥挤,缺乏运动,地面潮湿,均匀度不好,易生病,成活率低,影响经济效益。 |
联系我们
微信指纹识别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