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抗养殖的要求,对环境的控制、鸡群免疫力等都需要多下功夫,需建立完善的无抗养殖防控技术体系。然而,现实中,如果真“无抗养殖”,不少人会有疑问,一旦鸡病了,又该如何防控呢?
“无抗养殖”为什么会发病?
如果真的建立了完善的无抗养殖防控技术体系,鸡得病的概率比较小。广东省家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华南农业大学谢青梅教授认为,完善的无抗养殖防控技术体系包括7个方面,即环境可控、种苗干净(无白血病、沙门氏菌、支原体)、饲料无抗营养全面、生物安全严格、免疫程序合适、饲养管理精细、预防保健恰当”。如果鸡群发病,说明这个养殖体系有不完善的地方,强行进行“饲料无抗+替抗物保健”的无抗养殖容易出问题。
比如说以下问题:
1、种源未净化。种鸡沙门氏菌、支原体、白血病等没有净化干净,鸡苗会携带这些病原体,7日龄前如果不使用抗生素,将很难存活。
2、环境舒适度低。温控、湿度、空气、鸡群密度等不可控,或有贼风等疏漏处,或球虫等寄生虫情况严重,或鸡群密度太大,鸡受应激发病几率增大。
3、生物安全体系不完善。诸如野鸟进入、老鼠横行、昆虫蚊蝇叮咬等情况,消毒不彻底,鸡群想要不得病有点难。
4、饲养管理松散。饲料是否优质或霉变、饮水是否干净、人员管理是否尽责、设备是否正常、出现意外的备用方案准备等系列管理,需要高素质、尽职的员工。
5、疫苗免疫有疏漏。最基本的疫病防控措施,该免疫的不能放松,抗体水平要保证。
惠州的一位业内从业者高涛也表示,无抗养殖是个系统性的工程,无抗不仅仅指无抗生素,如果鸡天天喝被污染的脏水,吃重金属严重超标的饲料,鸡也会不健康。
如何治疗和预防疾病?
无抗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疫病防控需多管齐下。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刘鲁英介绍其德州蛋鸡无抗养殖模式时表示,自动化的设备、可控的环境非常重要。在此条件下,使用完全不含抗生素、激素类等药物的生物发酵饲料喂养,通过定期定量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中草药等,可增强畜禽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鸡饮用水为经过过滤的深井水,保证水中微生物指标符合国标。
如果做好以上的7个方面的无抗养殖技术体系,鸡还出现疾病,该如何治疗呢?
“除了要检查无抗技术体系是否完善之外,对发病的鸡要进行隔离和治疗。”谢青梅教授介绍,完善的无抗养殖要尽一切方法杜绝大群发病的可能性,散发的病鸡早发现早隔离,症状较轻的可用卵黄抗体、中草药、抗菌肽等恢复,治疗不好的直接淘汰。
抗生素主要预防的是细菌、支原体、寄生虫,无抗生素就要想办法对付这些病原体。球虫可用疫苗、中草药,或笼养、平养方式解决。细菌、支原体的来源有2个方面,如果是种源带来的,不用抗生素基本很难治疗,建议淘汰;如果是环境中的细菌和支原体,属于条件性的,可以通过环境控制和提高鸡群抵抗力防控,发病也容易治疗。
谢青梅教授举了一个正在合作的蛋鸡场例子,一旦发现鸡发病,该鸡场直接采取了淘汰的方法,关键因素就是种源净化、控制好生物安全、做好疫苗免疫、环境控制,加上一些维生素、益生菌、植物提取物等保健产品预防。“做好这些,淘汰率其实并不高,因为不是烈性传染病,发病的个体较少,综合成本差不多,甚至还要低一些。”
来源:新禽况
联系我们
微信指纹识别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