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养殖企业对采用中兽医治未病理论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仍不能清醒的认识到中兽医理论作为中兽医药产业的灵魂这一核心思想。
因此,如何将中兽医与健康养殖结合起来,加快中兽医药事业改革,从源头上保障动物食物安全,全面推进中兽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兽药进入生态健康养殖,凸显中兽药生产企业文化,推动中兽药产业快速发展,是继承和发扬中兽医药科学的重要内容。
当前畜禽养殖过程中的问题频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集约化生产模式下的管理不当造成的。一方面,多病原疫病的流行,致使畜禽患病后难以诊断和防治。另一方面,畜禽本身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再加上化学药物、抗菌素违规滥用,严重超标,不仅国内难以满足对绿色安全畜禽产品市场安全需求,而且导致国外畜禽产品贸易技术壁垒不断提高,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
疾病的不断爆发,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以及“超级细菌”的出现,预示着我们将加快步入无抗生素可用的时代,这就是“后抗生素时代”。
据悉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同源中药”有115种作为天然植物进入《饲料原料目录》中,这种将中国特色中医养生理论与动物保健完美结合的全新思路,将是增强中兽药企业和畜禽养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利途径。因此:尽快研发中兽医药产品替代抗生素,有力控制化学药物残留和疫病水平是当务之急。
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上升到它的源头。人们的目光不仅仅局限在食品安全,而是食物安全。调查表明,我国历年来70%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来自于肉、蛋、奶。国家领导人也越来越重视食物安全所存在的问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健全监管体系、监测体系、追溯体系。加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监测防控力度,严格落实防控举措,确保产业安全。”“加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监测防控力度,严格落实防控举措,确保产业安全。”
此前的中央农村会议也强调,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现代医学的主导下,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养殖户对于新病的出现,病原微生物的变异导致的损失已经欣然接受,毫无怀疑理论的重要性。强壮后的病菌使我们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防治理念的错误使疾病的盛行成为必然。这样的错误应对方案下,直接导致新药不断上市,新病不断出现,用药不断增多,死亡不断加大,副产品不断报警,人类健康备受威胁。
而中兽医面对疾病则是采用“溯本源、治未病”的方法,通过合理配伍调整动物机体的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畅通气血、固本正源,保护机体自身防御屏障的完整性。修复粘膜,抗感染,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加强机体抗应激能力,降低疾病感染、发生的机会。
将“治未病”的思想,“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中医诊疗特色相结合。进一步让“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的理论始终贯穿于防病、治病全过程中。保障动物的健康,也是对人类自身健康的保障。所以,创新传统医药,舌尖上的安全中兽医药义不容辞。
因此,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稳步推进中兽医的发展。突出重点,抓住特色,建立健全中兽医产业制度和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加快结构调整,将政府、学校、产业、科研等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传承祖国传统医学,为保障中兽医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先决条件和有力支撑。
联系我们
微信指纹识别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