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事关民生,如果价格暴涨,将影响社会稳定,但农民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力,涉农企业同样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西方发达国家均通过公平、普惠、高效的农业补贴解决上述矛盾。中国也有农业补贴,但投入太少,更谈不上公平和高效,有时甚至成为滋生腐败,扰乱市场的源头。
写到此处,忍不住为农民吐槽几句。试问建国以来哪个群体贡献最大?无疑是农民!改革开放前,中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税,农民省吃俭用养活全国人民,还要支援国家建设。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完成积累,得益于几亿廉价又勤劳的农民工,拿着微薄的工资,做着最累的活,不求任何福利。很多老农民为交了几十年公粮,却无法享受与退休工人同等的待遇。因此农业补贴不能仅作为发展农业的经济手段,更应该从回馈农民,维护社会公平的立场考虑。
中央对农业和农村高度重视,年年一号文件都是三农问题,但缺乏具体的落实措施,尤其到了基层,大多成为一纸空文,农业永远被忽视,农民永远是弱势群体。关于农业补贴,笔者有以下两点个人看法:
1,农业补贴门槛太高,缺乏透明,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
除了种粮补贴相对完善外,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农业补贴,但大多门槛高,缺乏透明,普通农民无法享受。
以蛋鸡养殖为例,往往要求达到多大规模,多高标准。这种做法,说得好听点是引导产业发展,说得难听点,是权力干预市场,破坏市场公平。
个人看法:只要合法经营,质量过关,大企业和小散户,都应平等享受补贴,补贴的多少以养殖量为标准。一些小企业,包括农民散户,其产品受消费者欢迎,却拿不到补贴;一些大企业成本高,质量差,却拿着政府的钱大肆扩张,排挤散户。如果政府停止输血,某些大企业连生存都困难。
2,农业补贴没有形成制度化,缺乏法律保障,导致权力寻租,腐败滋生
在农业领域,企业成败的关键经常不在商场,而在官场,不在生产和经营,而取决于与权贵打交道的能力。农业补贴没有形成制度化,更缺乏法律保障,补贴该给谁,不给谁,由部门领导决定,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
这导致农业领域出现一批专吃政策饭的企业,千方百计与官员拉近关系,依赖各种政策性贷款、补助等维持企业生存,一些企业完全就奔着套补贴而成立的。只要权力有寻租的空间,老虎、苍蝇永远打不完,这是人性。
个人观点:这种缺乏公平、透明的补贴,没有更好!大家一视同仁,在市场上公平搏杀,以质量取胜,以经营取胜。政府要做的是当好裁判,而不是拉偏架。市场需要哪种企业,不是政府说了算,而是消费者说了算。
联系我们
微信指纹识别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