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绿色养殖观念的大力推进,国家禁控化药的力度越来越大,同时预防保健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在这种形式下,中兽药成为近年兽药行业的宠儿。
近十年来,国内很多机构采用现代科技研究方法,发现中药含有的多糖类、皂苷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由此将中兽药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畜禽疾病的预防、治疗,或作为饲料添加剂以替代抗生素。
如今,我国的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兽药实施 GMP管理以后,国内外的药物,尤其是食品性动物药品,转向发展低毒、无残留、高效药物,这正是中兽药所具备的优势。因此,中兽药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
但是从中药种植、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标准和规范,到保证中兽药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有些问题一直没得到彻底解决,严重地制约了中兽药的发展。中兽药剂型的研制在整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安全、有效、可控、稳定”是中兽药现代化研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旦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中兽药的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原因:酸化剂、抗菌肽、益生素、酶制剂等都是针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杀抑,没有考虑畜禽本身,中医不针对病原微生物,而是针对畜禽本身,在考虑某个脏腑的问题时,同时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考虑其母脏、子脏,同时兼顾整体而进行调理,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复发。而杀抑在药效失去之后会很快复发。
中医与西医思维方法都不同。如:某大型肉鸭场,一批养8万羽,由于该场巴氏杆菌和浆膜炎易发,以往33日龄左右发病,一天能死1千多羽,该场不得已用青链霉素肌注的办法,在33日龄前一批鸭子要打三次,33日龄死亡控制在100羽左右,工作量繁重。彭老师建议其在鸭开口料中添加中兽药4公斤/吨料,连用11天,结果33日龄时死亡数少于100羽/天。这就是灵活思维,调理免疫器官,提高机体自身抗病力,从而减少死亡。
又如猪的顽固性呼吸道症,根据病原可分为副猪嗜血杆菌、支原体、胸膜肺炎等,运用抗生素,杀抑病原体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很易反复发作。运用中医辩证的方法,咳、喘、嗽主要原因是气逆,病变脏器是肺。
(一)中草药用于防治畜禽病毒病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能促进生长、抗菌抑菌、改善肉品质、有害残留低、效果明显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和生产厂家的重视。
中草药防治病毒病以“清热败毒、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临床方剂中,常以含抗病毒活性因子的中草药如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射干、牛蒡子、黄连、穿心莲、黄芩、黄柏、虎杖、野菊花、青黛、防风、蒲公英、鱼腥草等来清热败毒,配以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草药如淫羊藿、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茯苓、当归、刺五加等来扶正补气血。
中草药的抗菌作用,一方面,通过中草药含有抗菌物质如小檗碱、大蒜素、鱼腥草素等植物杀菌素,作用于微生物;另一方面,通过调动机体多层次的免疫功能来杀灭微生物。
(二) 中草药用于防治畜禽寄生虫病
许多中草药具有抗寄生虫的作用,尤其是防治球虫病方面效果尤为显著。这也是今后考虑的一大发展方向。
(三)中草药用于畜禽免疫调节剂和免疫佐剂方面
一是中兽药与畜禽免疫调节。现代研究表明,中草药能对机体的神经、体液和细胞分子水平进行全方位的调节,从而起到调节作用。中兽医学所指的“正气”概念,实际就是机体的免疫力。由于许多中药及方剂都含有甙类、生物碱、多糖、有机糖、挥发油等免疫活性物质,因此它能活化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近些年来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也加紧了这方面的研究。Hamuro等(1988)报道了茯苓多糖、羟乙基茯苓多糖-3,羟乙基茯苓多糖-4、甲基茯苓多糖等有效活性成分的免疫功能的机理。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认为,天然植物产品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促进消化,提高抗病力。
Tsina等(1999)从牛至属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很强的抗菌、抗氧化和增进动物食欲的作用,并且对断奶仔猪腹泻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国外还对地黄、紫莞、独活等中草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认为中草药天然物在饲料添加剂上的应用潜力很大,前景广阔。仅1999年,日本中草药年产值就达到了1016.37亿日元(约52亿美元)。在添加剂方面也有所涉足。
二是免疫佐剂。免疫佐剂,亦称免疫增强剂,是关于抗原或抗原同时注入动物体内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免疫佐剂常辅佐多种疫苗作用,有降低畜禽疫苗生产成本,提高疫苗的保护力等作用。当前,国内外对中兽药免疫佐剂的研究刚刚起步, 并取得了部分进展。
(四)中草药用于畜禽饲料添加剂方面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是现代化、集约化养殖业生产中,发挥中药防病保健,在促进生产性能、毒副作用低等优势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产物。近几年来,其研究和应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取得很大进展。
中国是将中药用于畜禽生产中最早的国家,因为我们有着宝贵的中兽医理论和丰富的中兽药资源。我们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我们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畜牧业。
原则一:对症下药中医用药讲究辨证论治,并因动物年龄、体质、产地不同而有所不同。
原则二:能口服不要肌注使用中药制剂时,能口服的尽量不要肌注,要严格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适宜的溶媒、浓度和滴速均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原则三:发生过敏反应应该马上停止给药
停药后,应静脉输以高糖、维生素C、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等抗过敏药物,若给药及时,一般30分钟后过敏症状就会消失,患畜即可恢复正常状态。中草药所引起的过敏反应症状、反应类型与化学药物或生物制品所引起的过敏反应相似,处理原则大致相同,即给予抗过敏药物,坚持对症处理,防止并发症。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则应按休克处理原则积极进行抢救。
目前,我国生产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大多还是粗制型产品,存在使用剂量偏大、适口性较差等弊端,严重影响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天然中草药有1万余种,为人类常用的仅为10%,而用于饲料添加剂的就只有几百种。我国现有的加工工艺生产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常因剂量而影响其功效,剂量过小,难以达到预期功效;剂量过大,不仅运输不便,也影响饲料适口性,甚至稀释了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浓度。
从衡量抗菌和抗病毒效力方面来说,细菌和病毒等寄生物,这类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也是自然界最具适应变异的生物。它们强大的变异结构和代谢方式使微生物在多次接触抗微生物化学药物之后,迅速产生抗药性,并经抗药基因遗传下去,而产生新的抗药种群,使人类防治疾病出现困境。
中兽药,以多功能和调动机体一切抗病因素,即非特异免疫因素(白细胞吞噬作用,溶菌素、酶、杀菌素、干扰素、补体等),全方位对微生物进行灭杀,使之无力适应变异,故不能产生抗药性。因而,上述中草药的非特异免疫作用提示我们,在筛选中药的抗微生物作用是:不能将体外试管抗菌作用作为惟一判定指标。
国内大多数中兽药企业还停留在传统水煎或粉碎混合的生产水平,其剂型多以散剂、混悬剂、饮水剂为主,有的剂型单一粗糙,用药剂量大,服用不方便,有的不同生产批号的制剂临床效果差异很大,疗效难以稳定;有的久置出现发霉、变质或分层、凝絮及变色等现象。质量控制多以外观或主要成分含量为指标,难以保证其内在质量。
对此,应进一步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建立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及有害物质限量。加强符合中兽药特点的科学、量化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提高中兽药、中兽药新药等的质量控制水平。以中兽药注射剂为突破点,逐步扩大指纹图谱等多种方法在中兽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一)提高中兽药的研发质量
我国加入WTO后,兽药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国内外的激烈竞争。这不但要求我们加快中兽药开发研制步伐,更要提高中兽药的产品质量。
中兽药开发和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中兽药的质量控制,为了控制与提高中兽药的质量,应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与先进仪器设备来进行分析检验。但是中兽药的质量控制不同于一般的化学药品制剂分析,直接搬用化学药物的一套质量标准要求是不够科学和合理的,应根据中兽药自身性质特点来考虑。
药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只有控制好中兽药的质量,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二)加强中兽药新药研发
中兽药发展要避免低水平重复生产,必须走自主创新的路子。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中兽药的发展需要科技支持,企业效益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开发水平和能力,只有走创新之路才能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将中药用于治疗畜禽疾病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继承和创新是兽医中药科学发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兽药生产企业应增加新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吸引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结合市场需求,开发切实有效的新型中兽药制剂,同时要吸收先进的制剂工艺应用于中兽药生产。
作为兽药生产企业,要想走自主创新的路子,还应加大对外交流合作的力度,开展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进行高层次的往来与实质性合作,在中兽药课题研究、项目实施等方面,以委托开发、联合实施、合作研究等形式,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合作与交流,以提高中兽药的整体水平。
同时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把握全国乃至世界中兽药科技前沿,增强创新能力。并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中兽药现代化方面的学术研究,扩大中兽药行业在国内外的影响,传播中兽药生产的新技术、新成果。
(三)充分发挥中兽药的疫病防治作用
2006年以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袭击养猪业,疫情暴露出了当前养殖模式的弊端,这使兽药从业者清醒认识到未来养殖模式的改变,而养殖模式的改变可能会引发兽药格局的新变化:从个体动物给药改为群体给药,从治疗用药改为预防用药。
2003年中药防治SARS的成功实践,使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中药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大有作为。当前疫病流行特点多呈现非典型病毒病、细菌病混合感染、继发感染的情况,因此,在西药的薄弱领域可充分发挥中兽药的优势。
在中兽医“治未病”未病先防的理论思想指导下,兽药企业应改变生产格局,增加中兽药口服液、颗粒剂等饮水给药方式的中兽药生产。针对水产养殖增加防虫药、消毒药、蜕皮促长药的中兽药生产;针对特种养殖则增加止血药、促毛皮光亮药的中兽药生产;特别是针对当前的大规模养殖模式、疫病容易发生的状况研究和开发增强免疫力和抗毒抗菌的新制剂。
另外,也应使中兽药积极参与到动物疫病防治中来,中医防治体系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一样可以应用到动物防疫中来,因此,可以研究开发一些抗应激、抗细菌、抗病毒的中兽药来充分调动动物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协调机体生理机能,使动物体内正盛邪衰,使其达到治其未生、治其未发、治其未成、治其未传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兽药“治未病”的作用。
(四)中兽药研发应突出兽用特色
在当今的中兽药生产中,所用原料绝大部分来源于人药材市场,但是兽用的中药原料有它的特殊性,兽医常用中药品种和人医常用中药品种还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人用中药材市场并不能满足兽用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开展兽用中药材品种的培育和种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企业应抓住机遇,结合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突出兽用特色,选择批量大、品质优良的地道药材,在技术先进、工艺规范、质量可控的基础上建成现代化兽用中药饮片生产基地,促进兽用中药饮片向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政府部门应引导和支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初步形成研究、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中兽药产业化体系。同时重点扶持精、专、特、新的中兽药企业,创建一些中兽药生产的龙头企业,以增强在兽药市场的竞争能力和抗衡能力。
联系我们
微信指纹识别
微信公众号